学校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班级天地>大二班> 文章

幼儿的羞耻情绪

发布时间:2019/6/6 12:09:44 作者:吴蓉 浏览量:981次

  乐乐5岁了,是个懂事的孩子,平时总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摆碗筷、浇花等。一次,妈妈还在厨房忙活,乐乐一个人拿着碗筷摆起来。突然“砰”的一声,妈妈闻声出来,见一只碗碎落在地,乐乐低着头不做声,不敢看妈妈的眼睛。
    乐乐低着头、静静地站着是意识到自己过错的一种表现,也是产生羞耻感的一种表现。羞耻感是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道德情感,是个体对自己的言行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它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养和道德品行。
1.典型表现
    3岁以前,幼儿还不能很好地区分行为的好坏,也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只有听到亲近的人指责批评时,才会停止不好的行为,转而投入其他的游戏,一点也不在乎过去行为的不良结果;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幼儿对社会规范的掌握,幼儿逐渐有了羞耻的体验,如果他做错了事,或听到别人的斥责,就会出现脸红、低头、逃跑或躲藏等行为,这就是幼儿早期的羞耻体验;到5岁左右,幼儿就不需要成人的刺激而表现出独立的羞耻感,外部表现也慢慢减少,逐渐向心灵深处转移,内心充溢着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情感体验,出现自责、自谴之心,之后,随着幼儿生活面的扩展,自尊心愈加明确,羞辱感也越来越强烈。
2.发展阶段
阶段1
  3岁以前,处处制造破坏,却毫不在乎
  这一阶段的幼儿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能够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来了,对外界的一切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往往缺乏是非观念、责任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认识不足,对他人的评价和态度也满不在乎。
  ◆我没有做错,为什么不让我玩
    2岁半的龙龙是个名副其实的“破坏王”。家里的玩具、闹钟、遥控器都被他拆得七零八落,图书画册经常被撕得粉碎,批评他,他却涎着脸皮,满不在乎。一天,妈妈又买了新的遥控器,不一会工夫,新遥控器到了龙龙的手里,又成了一堆零件,妈妈生气地呵斥,龙龙丢开遥控器,跑到一边拆起玩具汽车来。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自主活动越来越多,这一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但是缺乏一定的是非观念和责任意识,还不能对行为结果的好坏进行区分。龙龙出于对遥控器构造的好奇,拆开了遥控器,他并不知道自己犯了错,即使妈妈批评,他依然觉得无所谓,也不会感到羞耻。
    对于孩子这样的“破坏”,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一定的社会规范,如遥控器是用来控制电视机的,不能随便拆开,逐渐培养孩子的羞耻感。当然,对于孩子的“破坏”也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可以利用一些废弃物品和孩子一起搞一些“破坏”,满足孩子的好奇欲望。
阶段2
   3~4岁,依赖于他人评价的羞耻感
   这一阶段是幼儿羞耻感发展的早期阶段。随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他开始关注别人对他的评价,特别是亲近的人对他的评价和态度。一旦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让别人不高兴了,就会感到难过、不好意思,这就是幼儿最初体验到的羞耻。然而,这时羞耻感的产生主要依赖于他人的态度,而孩子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是自己的行为导致的不良结果。
◆妈妈生气了,我又错了,可是为什么呢
   3岁的棒棒最近迷上了画画,一回到家就画起来。现在棒棒又开始画画了,雪白的墙上一个大大的太阳,还有几朵漂亮的小花,棒棒看着自己的成果可开心了。然而妈妈看到棒棒的“杰作”时立即大喊起来:“看看你又做了什么!”棒棒看到妈妈严肃的表情,知道自己犯了错,也没有了刚才的笑脸,耷拉着脑袋。
   虽然这一阶段的幼儿还没有稳定掌握社会规则,但是他们能够根据别人的评价和态度判断自己行为的好坏。尽管棒棒不知道自己那么好的画为什么让妈妈不高兴。但看到妈妈严肃的表情,棒棒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惹妈妈不高兴了,此刻,他也没有了刚才的高兴劲儿,变得难过、不好意思了,这就是棒棒羞耻体验的萌芽。这个阶段,要让孩子明白妈妈为什么不高兴,让他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错,随着经验的积累,幼儿才能逐渐确立自己的评判标准。
阶段3
   5~6岁,依据自我标准产生的羞耻感
   这一阶段的幼儿对社会规范有了一定的认识,逐渐有了自己的评判标准,一旦自己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标准就会产生自责、难过的消极情绪,这是幼儿羞耻感的进一步发展。
   ◆真糟糕,太丢人
   大班的婷婷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女孩,老师推荐她代表班级参加歌唱比赛。婷婷大大方方地站在舞台上唱起了《小龙人》,唱得正起劲,突然没有了婷婷的声音,原来婷婷忘词了,婷婷急得满脸通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两手拽着衣角,不知如何是好。最后,旁边的老师提醒了一句,婷婷才接着把歌唱完。下台之后,婷婷立即跑到自己的座位上,一直静静地坐着。
   能歌善舞的婷婷因为忘词,没有达到预期的成功,而感到难过,甚至自责,这就是婷婷表演失败时体验到的羞耻。随着幼儿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幼儿不再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及刺激产生羞耻体验,而是在达不到自己确立的目标时感到羞耻。在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失败、不足而沉浸于难过、自责中时,要引导孩子积极面对错误和失败,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3.意义与作用
   羞耻是幼儿上进的内在动力,是一种以自尊心为基础的道德情感,也是一个人行为品德的内在因素。幼儿有了羞耻感,才会产生对错误事物的抵抗能力,才能矫正和预防不良的行为习惯。心理学认为:羞耻感是对自己的行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消极体验。它通常表现为内心的不安、难过、自责、愤怒、悔改等等。
   由此可见,羞耻感能激发孩子不断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并学会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无疑,它有利于激发孩子自省自新,增强自信,积极进取,健康成长。
温馨提示:羞耻感有时也可能带来消极影响。例如,有的幼儿对某些情境过于敏感,动辄产生羞耻感,就可能在这类不愉快的体验下变得畏缩不前,不敢面对可能引起失败的情景,甚至在积累了过多的羞耻感受之后产生焦躁、攻击等负性行为。
    因此,要使幼儿具有健康的羞耻心,必须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产生荣辱感,从而防止因羞耻心而引起的一些负面效应。
4.爸爸妈妈的功课
◆掌握生活中必要的道德知识及行为准则
   羞耻感产生于自我意识、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幼儿只有知道了必要的道德准则,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形成正确的评价,才会因为自己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要求而体验到羞耻。这就要求爸爸妈妈在生活中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呵护幼儿羞耻感的幼芽
   俗语说得好,“羞耻之心,人皆有之”,每个幼儿都有羞耻感,其羞耻感往往在别人知道他的过错时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尊敬的、亲近的人面前。幼儿有了过错或因过错而受到批评和处罚,总是希望家长帮着“保密”,不要宣扬出去。这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家长不可再一味地指责孩子,要理解幼儿的心情,珍惜和保护幼儿这种羞耻感的幼芽。
◆防止幼儿羞耻感的负面效应
    有的幼儿对于某些情境过于敏感,一有过错就缩手缩脚,害怕面对失败情境,甚至在积累了过多的羞耻感受后变得焦躁,甚至攻击他人。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多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5.行动起来
◆羞耻感培养——听有关小故事
    故事是孩子贴心的朋友,也是最好的启蒙老师。古今中外的故事中,不乏激发幼儿羞耻感的故事。如“狼来了”、“皮诺曹”等故事就告诉孩子,说谎是可耻的,并会受到惩罚。
◆羞耻感培养——角色扮演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开展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道德情感。角色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幼儿在游戏中模仿他人并获得愉悦感。家长在幼儿游戏时应引导幼儿把游戏活动向健康方向开展。
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妈妈要细心照顾孩子,孩子也要尊重长辈;奶奶累了,帮奶奶捶捶背,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使幼儿懂得尊老爱幼;
   “爱心医院”游戏中,开展献爱心活动,免费出诊、为病人看病,使幼儿知道关心同伴;在家人生病时知道主动去探望,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
   “超市”游戏里,营业员要为顾客提供方便,开展送货上门服务,顾客也要尊重营业员的劳动。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并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当幼儿对社会标准、行为规则有了一定的认识,一旦他们的行为远离了这些准则,便会产生一种羞耻感。
◆羞耻感培养——其他游戏
    在幼儿喜欢的游戏中培养其羞耻感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偷步游戏主要培养的是幼儿对规则的掌握和遵守。
    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然后通过石头剪刀布,赢的一人向前跳一次,另一人原地不动,再与前面的人再次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再向前跳,直到终点,先到者为胜。

 

上一篇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下一篇为孩子创造表现机会

版权信息: 江宁区上坊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坊社区天云北路 电话:02552704422 邮编:211103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