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班级天地> 文章

绘本解析:蜡笔小黑

发布时间:2021/6/15 17:34:25 作者:盛蕾 浏览量:1434次

有一天,一直待着没事干的蜡笔们发现了一张大大的图画纸。红蜡笔、黄蜡笔、绿蜡笔等都根据自己的颜色特点画出了花儿、树叶、蓝天,等等。可是大家都不让黑蜡笔来画,蜡笔小黑好失落。

  后来,蜡笔们忽然吵了起来,因为谁都想多画点,结果纸上变得乱七八糟。铅笔哥哥赶忙出了个主意,让小黑涂黑画面,接着,意想不到的美丽画面出现了

  作者小档案

  中屋美和是日本很有影响的绘本画家,1971年出生于日本琦玉县大宫市。在女子美术短大造型科美术印刷设计教室毕业后,曾进入企业担任专职设计,后来确立自己的风格之后,成为自由作者。主要作品有《蚕豆哥哥的床》《蚕豆哥哥和豇豆兄弟》《裁缝小刺猬》《是谁,是谁》《老树干》《老树干的朋友》《老树干的生日》等等。她温馨的故事和绘画风格,不只小朋友喜欢,连大人看了,心情也温暖了起来。

  中屋美和在画插画时,会故意在画面里加入一些有趣的小细节。这些小设计通常会被大人忽略,可是都逃不过小读者敏锐的眼睛。作为文学的一种,绘本同样具有艺术形象大于思想的特征。好故事的智慧具有超越性。《蜡笔小黑》就是如此,它超越了读者年龄层,成为老少咸宜的作品,让不同的读者各取所需;它也超越了个体生命的各个阶段,是一个可以伴随孩子成长的故事:随着长大,逐渐读出新的意味。

  欣赏图文的艺术

  这是一本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都比较突出的绘本。它选择孩子生活中最熟悉的蜡笔和孩子们最喜欢的绘画来建构故事,不同颜色的蜡笔变身为生活中的一群孩子,拥有不同的性格和能力,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具有蜡笔的特性,但又与孩子的生活和情感密切相关。故事蕴涵的道理非常明确:每个人都有长处,不要妄自菲薄、看轻自己,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接受和认同自我的独特价值。而更深的教育内涵还包括:世界有着多元的构成,来自不同分子共同的参与和创造,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丰富。

  书中有着传统的故事框架与特点,人物众多、线索清晰、儿童情趣饱满,因为结合了孩子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他们读起来兴味盎然。作者巧妙利用绘本的翻页功能,不断地在故事中设置悬念,让孩子不断猜测下一个登场的蜡笔小人会是谁,它用自己的颜色会在纸上画出什么美丽的图案,小黑该怎么面对同伴的排斥,铅笔哥哥对小黑说了什么,为什么黑蜡笔要把整个画面涂黑一个接一个的悬念吸引着孩子不停地往下读,也逐渐把故事推向最高潮,最终在一片惊叹声中完美落幕。尤其好玩的是,作者在讲故事的同时,还不动声色地融入了各种颜色的用途,以及神奇的刮画制作过程,增加了作品的认知功能,引导孩子感受动手画画的乐趣。文中大量活泼的拟声词的运用,也让阅读过程多了一种趣味。

  作品线条简洁、色彩明快,卡通造型的小蜡笔们带领孩子们走进一个有趣的幻想世界。这些小蜡笔一开始是躺在桌面上的蜡笔盒里,后来陆续跑出来,桌面便成为了他们活动的舞台。作者有意把蜡笔盒和桌面画得非常逼真,好像这个故事真的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图画将小蜡笔们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10支小蜡笔就像10个可爱的孩子,当他们躺或站在一起时,表情和动作竟然没有一个相同;当他们在白纸上开始画画时,有的趴着,有的倒立,有的站在旁边欣赏,无声地说出了很多文字未曾提及的故事,传递着文字未能刻画的每支蜡笔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和语言行为。当故事结束时,10支小蜡笔的脑袋都被用去了很多,其中蜡笔小黑的样子最狼狈,因为他涂色的面积最大,物性特征与幻想逻辑实现了完美的统一,同时带来了丰饶的情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白纸上从无到有、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画中画,让孩子亲眼见证了一个完整的绘画过程,蜡笔画的效果运用得很充分,绚烂和稚拙的画风看起来就像一幅真正的儿童画,童稚韵味十足。

  孩子的阅读反应

  ◎缘于书名《蜡笔小黑》,孩子们非常乐意给其他蜡笔也取上相应的名字,如“蜡笔小红”、“蜡笔粉红”、“蜡笔嫩绿”并在参与故事讨论的时候用上了这些名字。

  ◎小蜡笔们一个接一个地参与到绘画中的情节让孩子感到新奇和快乐,他们不仅注意到蜡笔们画出的图案,对蜡笔们绘画时的动作和神态也十分感兴趣。

  ◎当大家都不同意蜡笔小黑一起来画画时,孩子为它难过,并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认为其他蜡笔“不公平”、“不讲理”。

  ◎对于不同颜色的蜡笔们画了什么,孩子的记忆比较清晰,在复述的时候能够准确地说出。他们敏锐地发现,蜡笔们参与绘画之后,笔头都不同程度地变短了;他们还发现蜡笔小黑变得最短,并解释为“他画得最多了”。

  ◎当小黑将整个画面涂黑时,孩子表现出不安与不解;而当看到铅笔哥哥画出烟花时,则发出了惊叹的声音,他们都表示愿意画一幅这样的画儿,并想象铅笔哥哥还能画出什么来。

  ◎关于本书的主题,孩子们的认识各有不同,有的认为是“大家要团结”,有的则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处”。

  ◎孩子注意到文字的排列和画面组合的特殊状态,但并不去探究其中的原因或意义。

  讲读故事的建议

  《蜡笔小黑》是一本主题鲜明、结构清晰、层次丰富的绘本。从主人公蜡笔小黑的视角来看,故事的道理相对简单,不需刻意强调,孩子一般都能感受到。即使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也建议不要把讲读重点置于主题的归纳或拓展,让孩子们更多地欣赏故事中的情趣和生动的画面。

  随着蜡笔们的陆续出现,故事也被逐渐推向了高潮。讲读时要注意把握翻页的节奏,让孩子发挥想象力,试着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故事的发展过程也是一幅蜡笔画和一幅刮画的产生过程,引导孩子关注画面,既有助于他们认识颜色和学习绘画的方法与技巧,也可以在阅读结束后鼓励孩子动手画画,体会艺术创作的乐趣。

  本书的图画时而简洁、时而丰富,但都描绘得生动、细致,贴合孩子尤其是幼儿的欣赏特点。作者在文字和图画所在的区域使用不同的底色,这样的划分很明确,但图文高度配合,自成一体,共同完成了故事的讲述。在朗读文字的同时,引导孩子观察小蜡笔们画画的情景,画画结束后蜡笔们头部的变化等细节,都可以帮助他们增进对绘本的认识与理解。

  孩子能够体会蜡笔小黑在遭遇同伴排挤时的情绪和心理,并为它难过。如果有孩子在读到这个故事时特别有感触,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要注意倾听他的想法。

  孩子们以蜡笔绘画的方式来阅读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他们还可以选择用排演戏剧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复原故事情境,加强对作品的感知。对这本书来说,还可以设计让大家用不同色彩共同来画一幅画儿的活动,呼应作品的主题,并可以结合大自然的色彩来讨论不同颜色所描绘的图画,进行思维发散的锻炼,并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蜡笔小黑》有一本续集,名叫《蜡笔小黑和神奇的朋友》,在这本书里,小黑遇到了交通工具朋友们:巴士、轮船和高速列车,最后发现,它们竟然都是同一个东西变成的。这个神奇的朋友便是黏土。除了像《蜡笔小黑》一样激发孩子涂涂画画的兴趣,这本书还能让孩子产生动手捏一捏黏土的兴趣。

  蜡笔是孩子非常熟悉的物件,因而很多绘本喜欢以蜡笔为主角,《小蜡笔头儿》的主角是一支又小又短的蜡笔头儿,虽然被丢进了垃圾桶,可它不认为自己毫无用处,并大胆地走出来,给需要帮助的人涂上漂亮的颜色。《小蜡笔头儿》除了教给孩子节约的习惯,还能说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消防车吉普达》也有此寓意),帮孩子树立自信。

  孩子天生就喜欢涂涂画画,很多绘本都体现了这一点。在《神奇的水彩》中,佳美用的不是蜡笔,而是水彩颜料,她和动物朋友们一起,画出了让哥哥大吃一惊的作品。


上一篇绘本解析:古利与古拉

下一篇绘本解析:小蛇散步

版权信息: 江宁区上坊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坊社区天云北路 电话:02552704422 邮编:211103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