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和成长,破解隔代教育问题的途径
发布时间:2018/4/23 9:54:26 作者:张蕴娴 浏览量:459次
隔代教育通常是指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2位老人调查,隔代抚养孙辈的老人高达66.47%。由此可见,隔代教育已然成为家庭教育的一种常态方式。但因为教育思路和方式的差异,老人和年轻人之间常常会发生各种冲突。追根究底,这些冲突和各自不同的家庭文化有关。
冲突的根源在于家庭文化的不同
家庭文化是指家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指一个家庭在世代承续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为人处世之道等。家庭文化对我们影响深远。
一般来说,随着子女的长大,他们会不断更新观念和对一些事情的认识,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有了孩子之后,有的年轻的爸爸妈妈完全听老人的,更多的年轻父母则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养育观。养育孩子是一个繁琐的过程,会涉及吃喝拉撒以及教育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而老年人当年养育孩子和现在养育孙辈至少相差25年以上,试想一下,如果老年人没有及时学习反思自己,那么在和子女共同养育孙辈的时候,分歧就是在所难免的。
那么,是不是拒绝隔代教育,就可以避免家庭教育冲突呢?情况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夫妻之间的冲突、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冲突,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的教育冲突背后,往往是两个原生家庭家文化的冲突。这是我们回避不了的问题。
重新审视我们的家文化
家文化的形成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语),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古人历来重视家庭伦理关系和谐,强调“家和万事兴”“父慈子孝”“夫义妇德”“兄友弟恭”“人无长幼贵贱”,尤其重视夫妻关系和谐,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如果我们能建设一个夫妻和睦为中心,尊老爱幼为伦理,平等沟通为心灵智慧的和谐家庭,隔代教育的冲突和矛盾就很容易在亲情沟通中得以化解。
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传统家文化中存在的糟粕。“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会导致对父母一味顺从,子女对父母的做法有意见不敢提,更不知道怎样及时沟通,压抑久了只会引起爆发;“妻子如衣服”“母以子贵”“延续香火”“光宗耀祖”等观念会导致轻视夫妻关系,过分重视传宗接代和亲子关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少家庭就形成了“亲子关系为中心,夫妻关系成陪衬,尊老爱幼重物质,放弃自我成长只逼孩子好好学习”的家庭文化。在这样的家庭中,家长一方面没完没了为孩子操心,另一方面又把子女作为“共生体”,实施着全方位控制,为了达到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目的。这种文化很容易导致整个家庭系统失去平衡。
建立新型的家庭文化
家庭文化无形中影响着我们每个人。我们的父母以某种的方式养育我们,我们长大又会不自觉地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所以年轻的爸爸妈妈需要在不断学习中反思、更新自己,构建新型的家庭文化。
我们要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家庭关系的核心是什么,是亲子关系还是夫妻关系?《易经》家人卦:“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夫妻关系是天地关系、乾坤关系,是中国社会五伦关系之根本、之起源,是家庭和谐之根本发隐。所以我们要把夫妻关系摆在第一位,夫妻和睦才能“上孝父母,下爱儿女”。
第二,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又应该各是什么样子的?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亲子关系是“分”的关系,夫妻关系是“合”的关系。所谓“分”就是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独特的思想和价值,家长的使命是帮助孩子、引导孩子走向独立,而不是以爱的理由控制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共生体”。所谓“合”,就是夫妇双方都要通过学习和反思提升“爱能力”,在性格色彩搭配和双方家文化融合中实现再成长。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年轻父母和老人都需要不断学习,反思,形成科学的养育观,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新型家庭文化,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温馨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