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发布时间:2018/6/14 12:48:23 作者:吴蓉 浏览量:495次
这是有关专家在进行一项相关心理测验时向幼儿提出的一个问题,当时,半天都没一个孩子说话,班上的教师只好点名让孩子回答。 第一个孩子说:“病要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会生病的,我妈妈就得花钱了。”第二个孩子说:“我妈妈不让的,我妈妈会打我的。”第三个孩子说会弄脏的,第四个孩子则说会弄丢的……经统计,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各种理由,拒绝借衣服给生病的小妹妹穿。 在场的一位幼儿园教师纳闷了,她有所不甘,将问题改为“一个小朋友没吃早点,饿得哭了,你正在吃早点,你该怎么做呢”,然后去问自己4岁的儿子。尽管再三启发,儿子还是十分干脆地回答:“不给!”妈妈继续开导:“可是,那个小朋友都饿哭了呀!”儿子竟回答道:“他活该!” 上述案例来自媒体报道,折射出来的是幼儿同情心缺失的问题,应该说这并不是一个特例。学者、教师和家长在担忧之余,不免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归因。 除了与社会道德滑坡、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等外部环境因素有关外,大家认识到,幼儿教育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 有人认为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导致孩子缺乏与同伴分享学习的机会;也有人认为是独二代父母的教育观念出了问题,他们只关注孩子的智育,不重视孩子的情感和道德教育;还有人认为是当今幼儿园情感教育缺失所致,因此建议幼儿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以系统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和助人行为。 这里反映出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情感教育到底该如何实施?是通过显性课程来实现,还是通过隐性课程来渗透? 新近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把“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列为考量幼儿园教师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 这其实就说明,教师在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的同时,还应努力创设适宜的心理环境,从这个角度看,情感教育应是一种隐性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适宜的情感教育可为教学、游戏、生活等活动创造积极的氛围,从而有利于各类活动的顺利开展。 因此,强调情感教育重要并不是一定要设计专门的情感教育课程来体现,有时刻意而为的情感教育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相反,在日常的师幼互动中,适时、适地、无痕渗透的情感教育可能效果更佳。 曾在某幼儿园观摩了一位非常有经验的教师的半日活动,发现良好的师幼互动产生了许多情感教育的契机。